2011-08-16
从小暑到立秋的这段时间,老百姓称之为伏夏,此期是全年气温最高,阳气最旺的时期,“冬病夏治”正是利用这个时间治疗;但“冬病夏治”是传统中医理论中一项科学严谨的疗法,如果读者自己擅自买药敷贴,则可能进入“乱赶时髦”的误区。
何谓“冬病夏治”
“冬病夏治”是将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,它是中医传统的、有特色的预防性治疗方法。
冬病是指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,比如说,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冻疮、鼻炎、风湿性关节炎,类风湿性关节炎,肌肉劳损症,慢性结肠炎、肩周炎,颈椎病等均适宜冬病夏治。
夏治说的是趁疾病的发作缓解期进行辩证施治,采用内服和外用的方法,预防冬病的复发,或者减轻发作程度,称之为夏治。中医认为,夏天的阳气旺盛,通过治疗有利于改善体质,增加免疫力,使病情好转,控制冬病发作或减轻冬病发作的程度。
哪些“冬病”需要“夏治”
风湿筋骨痛、肩关节周围炎、风湿性关节炎等,是冬季多发病、常见病,在夏季常常有所缓解,但如在此时进行冬病夏治,到冬季就可以少发病、不发病,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风湿性关节炎:此病属于中医“痹症”,多为正气不足,外感风寒、湿邪,气血运行不畅而致,每到冬季受寒时加重,严重时肢体不能活动。
肩关节周围炎:此病俗称“漏肩风”,常由感受风寒、拉伤、扭伤或长期慢性劳损而致。表现为肩痛、肩关节功能障碍,每到冬季加重,严重时手臂不能抬举。
风湿关节痛:以酸痛为主要症状,好发于腰背部、膝关节、肩关节,疼痛部位较固定,且无红肿发热等症状,与风湿性关节炎有区别。中医临床实践证明:在夏季用现代灸法进行冬病夏治,疗效会更佳。
慢性呼吸系统疾病: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不愈与肺脾两虚、肺肾不足有关。秋冬季病情加重,夏季为病情缓解期。
“冬病夏治”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思想,方法很多,其中敷贴法和饮食疗法简单、易行,坚持夏季治疗能大大缓解冬季的病情,有的病在夏季坚持治疗甚至可望根除。有上述疾病者,应抓紧时机向医生求医,或贴、或灸、或服、或采用饮食疗法,不要病情缓解就停止治疗,切莫错过大好治疗机会。
慢性腰痛的“冬病夏治”
慢性腰痛是一种发病波及面广、病痛缠绵的病患。一般冬天疼痛加重,夏天有所缓解。因此,在夏天进行适当的治疗,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预防疼痛发作
使用合理的坐具及保持正确的坐姿
1、坐具:坐凳以 40- 45厘米高度为宜,太低或太高均易使软组织发生疲劳。坐凳的靠背较宽并带有一定的后倾角度为好。
2、坐姿:正确的坐姿是腰部略直,贴靠椅背,臀部尽量向后移 (这样才能维持腰椎略向前弯的生理弧度 ),坐椅应尽量向前拉一些(防止坐姿中弯腰 ),胸距桌缘保持 6- 10厘米距离,两前臂自然置于桌面。
另外,还应尽量避免或久坐低矮的凳子及持续弯腰工作。经常变换工作的体位:如长时间采用坐姿的工作者,一小时左右,即应起来在室内外步行几分钟,活动一下腰部;长时间采用弯腰姿势的工作者,应注意经常有意识地交换一下弯腰的弧度,同时持续弯腰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,即应做一些腰部的伸弯活动或坐椅休息一会儿,每天还应积极地参加工间操活动。
积极控制慢性腰痛的发生:生理性腰痛是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,只要患者经过充足的休息,结合一些热敷、热浴或按摩即可消除。但要去查明病因,以求根治。如因坐姿不良诱发者,则应立即纠正坐姿;因持续弯腰诱发者,则应随时注意变换体位等。
积极防治腰部的急性软组织损伤:对待较重的物件,用手提不如改用肩扛更合理、稳当;搬抬地面重物时,采用直腰、屈曲髓、膝关节的姿势,然后再用力伸直髓、膝关节的过程中,将重物搬起更加稳妥而省力;剧烈活动前先作一定的准备活动,劳动时注意力要集中等,都是防止腰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有力措施。如若发生损伤,即应尽早治疗,使血肿尽快消散,避免形成粘连及斑痕。
自我康复调养
腰背肌肉功能锻炼:腰背肌功锻炼不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预防措施,同时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康复调养手段。具体的锻炼方法,可选择弯腰、转腰等,每天活动10分钟以上。
物理疗法:物理疗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辅助调养方法,家庭中可用红外线灯泡、远红外线灯管、电热垫 (褥 )烘烤,用“姜椒六味汤”(经验方:干姜25克 ,干辣椒2个,花椒10粒,陈艾50克,葱头5个,柑子皮20瓣)煎汁,用毛巾浸药汁热敷患部,每剂可连续反复使用2-4次,每天热敷2次,每次连续热敷半小时左右。
金医生专业答疑:患者在家可否自行敷贴?
据了解,“冬病夏治”这一方法广为人知,由于中药穴位贴敷操作比较简单,是否意味着“冬病夏治”可以任意进行呢?金医生提示,要想取得好的疗效,“冬病夏治”的很多方面都需要注意:
首先,贴敷时要辨证取穴,要根据病的种类、病情的轻重确定贴敷的穴位,不能单纯地固定几个穴位一贴了之;
其次,药物要合理配方、由专业人员炮制、密封保存,以免影响贴敷效果。再次,贴敷时要由专业医师操作,认准穴位贴敷才能有好的疗效;
最后,贴敷时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因素,吸收能力、耐受性不同,贴敷的时间长短也应有所变化。
那么,敷贴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
金医生提醒读者,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-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。敷贴期间应戒发物,以免影响治疗效果。金医生提醒读者,皮肤溃破过敏、内火较重容易口腔起溃疡的人不适宜参加“冬病夏治”。“冬病夏治”敷贴时间不宜过长,防止皮肤起水疱皮肤感染。另外,贴敷后不宜去空调房,遇冷后毛孔收缩,影响药物吸收。“冬病夏治”连续治疗三个疗程(即三个夏天)效果会比较显著。仅仅依靠一个夏天的治疗是不够的。